上海资讯网

伯恩光学“方寸天工”闪耀高交会,多项技术革新引领行业新趋势!

2025-11-15 16:22   来源: 上海资讯网    阅读次数:2852

11月14日,第27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(高交会)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启幕。全球智能设备外观结构龙头企业伯恩光学,以“方寸天工”为核心主题惊艳亮相,集中呈现“超越周期、超越形态、超越传统、超越防护”四大维度的前沿创新成果,向业界传递出以技术革新驱动消费体验升级、赋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。

AI数字孪生技术引爆体验

在本届高交会上,伯恩光学展位前人头攒动、交流热烈,来自全球的众多终端品牌客户、产业链伙伴等纷纷驻足参观,现场热度持续攀升。

在AR交互区,伯恩光学现场重磅发布用于镀膜设计的AI数字孪生系统,迅速引发行业关注。该系统利用AR技术,融合多层薄膜传输矩阵算法与AI模型,集成近500种光学材料和近3500组高精度光谱数据,通过各种组合模拟不同环境下的真实视觉效果。

现场互动中,观众戴上AR设备踊跃参与体验,他们以手势交互移动AI模型,看到虚拟模型在不同环境、不同角度、不同光线下的色彩、光效等视觉效果,通过实时渲染,可即时获得视觉反馈,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的高效交互效果,直观感受技术价值。

伯恩光学执行董事、副总裁杨俊建表示,“AI数字孪生系统凭借最真实的模拟效果、最快速的响应效率、最便捷的操作方式,能帮助设计者大幅缩短设计和验证周期。”

重塑玻璃形态与防护

在产品测试区,全球首款可变厚度超薄玻璃(Variable Thickness Glass,简称VTG)的弯折实验成为现场焦点,只见弯折机反复折叠样品,玻璃始终保持柔韧状态,展开与闭合前后无折痕呈现,引得围观观众频频驻足惊叹。这款VTG弯折区薄至30微米,可轻松适配折叠动作;非弯折区厚度则达300微米以上,强度与直板手机玻璃面板不相上下,兼顾柔性与耐用性。

“VTG采用伯恩独创的‘液体柔性塑形技术’,彻底摆脱了行业内不等厚超薄玻璃(Ultra Flexible Glass,简称UFG)依赖‘梯度蚀刻’的精度局限。”杨俊建解读,这项技术突破传统塑形方式的束缚,能制造出无过渡痕迹的折叠玻璃,让折叠屏更平整顺滑。

除形态创新外,VTG的实用性能同样亮眼。伯恩光学品牌官张楠介绍,其弯折半径更小,屏幕折痕更浅;弯折寿命超50万次,长期使用仍能保持稳定;它还摒弃了传统超薄柔性玻璃(Ultra-Thin glass,简称UTG)依赖塑料缓冲膜的妥协方案。“这意味着用户能彻底告别‘塑料感’,真实还原玻璃的温润触感。”张楠强调,VTG实现了“柔性形态”与“玻璃质感”的双重升级。

测试区的另一大亮点,是伯恩光学首个技术品牌“魔女披风”超硬膜的摩擦实验。机械臂用石英砂纸在膜面上来回摩擦,结束后超硬膜依旧完好无损,表面光洁如初,现场观众纷纷上前近距离观察。张楠介绍,该超硬膜的抗摔性能较传统产品提升10倍,防刮能力提升15倍,目前已首发应用于荣耀折叠旗舰手机MagicV5——真正让用户实现“强效防护”与“细腻触感”兼得。

新增长曲线产品亮点纷呈

面对智能设备市场的快速变化,伯恩光学在稳固消费电子核心业务基本盘的同时,将AR/VR/MR智能头显与智能汽车两大领域列为关键新增长曲线,这也是本次展会重点展示的方向,多款创新产品集中亮相,尽显技术硬实力。

“我们将智能头显领域定位为‘下一个智能手机级别’的潜力市场。”杨俊建明确表示。此次推出的新一代超透镜产品,正是瞄准该领域的核心需求,它彻底突破传统镜头的局限,依托自主研发的设计算法与创新制程技术,打造出厚度不足1微米、仅需1-2片即可实现完整光学功能的超薄结构。这种极致轻薄的设计,不仅能大幅压缩设备体积,更能将投影精度与清晰度提升至新高度,可无缝集成于智能手机、AI眼镜等智能头显及各类先进光学设备中,为光学技术带来革命性升级,进一步拓宽人机交互的应用边界。

在智能汽车展区,伯恩光学的展品同样引发关注热潮,其中,1.5米车载“天际屏”堪称视觉焦点。作为目前全球已量产的最长车载屏幕,它已成功应用于多款主流新能源车型,现场不少车企客户观摩细节、洽谈合作,热度持续攀升。此外,AR-HUD光学元件、激光雷达视窗等核心车载光学产品同步展出,凭借高适配性、高稳定性的优势,也成为观众咨询的热门对象。

两场技术发布聚焦制造产业升级

由伯恩光学主导的两场聚焦高端制造核心技术的发布会,吸引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、学界专家的广泛关注,现场互动氛围热烈,成为展会期间的“技术交流高地”。两场发布会分别由伯恩光学—通辽精工蓝宝石有限公司、香港理工大学—伯恩光学联合实验室主讲,围绕“人工蓝宝石材料创新应用”与“AI辅助玻璃制造技术”两大前沿方向展开,呈现出高端材料和智能算法赋能产业升级的鲜明趋势。

其中,伯恩光学旗下蓝宝石公司代表—韦会强在聚焦人工蓝宝石材料的产业化突破的演讲中,介绍了目前中国合成蓝宝石市场规模已达85.26亿元,伯恩光学凭借KY、HEM等先进长晶技术,构建起从晶体生长到组件加工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,年产1400吨晶体,为消费电子一线品牌提供高稳定性的蓝宝石,彰显伯恩光学在该领域的产能与技术优势。

香港理工大学王韦博士则代表联合实验室分享了物理场模型与AI辅助算法在玻璃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。针对玻璃制造中的复杂科学问题,联合实验室研发了离子交换物理模型、断裂相场模型等核心技术,通过PINN神经网络实现离子交换效果精准预测,使玻璃强度提升显著。其创新的算子神经网络与传统求解器耦合方案,解决了数据依赖与物理定律兼容难题,以及复杂物理场精确建模问题,为玻璃制造的绿色化、精密化提供了全新路径。

两场演讲分别从高端材料创新与智能技术突破两大维度,勾勒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清晰蓝图,将进一步推动消费电子、半导体、医疗等领域的技术迭代,为全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力。


责任编辑:董小艺
分享到:
0
【慎重声明】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"上海资讯网"的所有作品,均转载、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,转载、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!

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,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